清明,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思念,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传承的重任。为赓续中华文脉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4月1日公共教学部以“走进清明 感受传统”为主题,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专题讲座。此次活动在浓浓的春日氛围中开展,由语文教研室张书坤教授主讲,200多名学生参加。

人间三月芳菲始,梨花风起正清明。清明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,早已成为维系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伦理的重要纽带。张老师从清明节来历、清明节习俗、清明节吃什么、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等方面为学生们作了精彩讲解,详细地讲述了清明节作为“中国民俗的载体”的含义,扫墓祭祖、郊游踏青、插柳植树、放风筝、荡秋千、禁火寒食等传统习俗,并倡导学生以献一束花、敬一杯酒、扫一次墓等健康时尚的方式来追思先人。通过鲜花祭祀、植树祭祀、网上祭祀来寄托哀思,以安全、低碳、环保、文明的形式过节。张老师的讲座声情并茂、引人入胜,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,现场气氛活跃。

本次讲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清明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,挖掘清明节日及其民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,感悟相关仪式背后的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德,更加清晰地认识清明节日的习俗文化,也为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德走进校园、扎根校园提供了生动示范。